EN
系所设置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紧密围绕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矿业与安全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采矿产业这一主题,以解决影响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全面展开采矿基础科学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实验室主要优势包括:

(1)拥有一支在矿业与安全工程领域中具有一流水准的科研队伍。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70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16人,杰出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2)科研实力雄厚,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优青、面上、青年)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百余项。

(3)拥有一批先进的高性能试验设备。实验室设备总值6836万元,设备总数达3576台套,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31台套。同时,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6400m2

通过近5年的建设,已在矿山岩石力学、金属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数字矿山与智能采矿、矿山灾害防控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优势,在矿山与安全工程领域的基础科学与重大关键技术方面,各研究方向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矿山岩石力学理论、膏体充填采矿方法等关键理论与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研究方向一:

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该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2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创造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作为《岩石力学》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被国内外矿业类院校广泛使用,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研究方向二:

金属矿山绿色高效开采理论与技术。该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25项,授权发明专利45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成果在国内金属矿山广泛推广应用,为我国金属矿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促进了绿色矿业的发展。同时成功应用于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等国外矿山,推动了我国金属矿绿色高效开采技术登上世界舞台。

研究方向三:

数字矿山理论与技术。该方向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8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规划教材1部,研究成果在金属矿山广泛应用,全面推进了我国金属矿山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研究方向四:

矿山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该方向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5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成果已在全国100多个矿山应用,极大推动了深井开采技术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方向五:

矿山通风防尘与避险技术。该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8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EI论文90余篇。同时,为国务院“23号令”、《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核心数据支撑,促进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我国矿山的全面推广。

实验室长期注重校企合作,结合各类科技项目的有效实施,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新技术支撑,并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累计推广科技成果53项,取得了6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生态效益,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矿业、安全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工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备受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