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师资队伍
所在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按姓氏 > Y

专家详情页

杨慧芬

矿物加工工程系

学位职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010-62332902

Email:yanghf@ustb.edu.cn


学习工作简历: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 年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矿物加工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1.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2.非金属矿物的深加工;
3.微生物选矿。

社会兼职:
[1] 中国金属学会会员
[2] 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理事

专利获奖鉴定:
[1]杨慧芬、王智凡,硫酸渣提取铁精矿新工艺, 授权
[2]杨慧芬,景丽丽,王静静,忤晓丹,党春阁. 一种提钒尾渣深度还原直接生产海绵铁的工艺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235546.4
[3]孙体昌,杨慧芬,祁超英(武钢),王化军,杨大伟,徐承焱. 一种用高鳞鲕状赤铁矿直接生产海绵铁的工艺方法. CN200910079152.4

科研项目:
负责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省部级项目和厂协项目。代表性的如:
[1]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浮选难选赤铁矿的微生物捕收剂应用基础研究》,批准号:51074017。
[2]负责国家863专题:铅渣中铁铜铅锌及稀贵金属锑的高效回收技术研究
[3]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尾矿凝石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C21B03。
[4]负责北京神雾热能有限公司项目《铅冶炼渣及含铁氧化铅锌矿的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合同号:2010-177。
[5]负责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高炉渣制备高性能胶凝材料研究》,合同号:2005-119。
[6]负责北京神雾热能有限公司项目《尼日利亚某铁矿石直接还原焙烧工艺研究》,合同号:2010-094。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出版著作四部:
[1]杨慧芬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三废治理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2]杨慧芬、张强编著《固体废物资源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3]杨慧芬、陈淑祥编著《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4]周少奇主编,杨慧芬等副主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检索20多篇,影响因子最高论文4.414。代表性的包括:
[1]杨慧芬,张伟娜,武志勇,周枫.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改性沸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29(增刊):58-60
[2]杨慧芬,傅平丰,周枫.钢渣颗粒对水中 Cr(VI)的吸附与还原作用.过程工程学报, 2008,8(3): 499-503
[3]Huifen Yang,Pingfeng Fu. Surface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supported TiO2 hotocatalyst.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2008,15(4):337–344
[4]杨慧芬,王静静,景丽丽,等. 焙烧温度对高铁提钒尾渣煤基直接还原效果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10):1258-1263
[5]杨慧芬,张伟娜,胡瑞娟.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率.硅酸盐学报,2010,38(11):2143-2147
[6]Huifen Yang, Lili Jing, Baogang Zhang. Recovery of iron from vanadium tailings with coal-based direct reduction followed by magnetic separ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85( 2-3): 1405-1411
[7]杨慧芬、铜渣中铁组分的直接还原与磁选回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21(5):1-6.
[8]杨慧芬,党春阁,马雯,景丽丽. 硝酸钠对改善赤泥陶粒性能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33(10):1260-1264
[9]杨慧芬,党春阁,马雯,景丽丽.硅铝调整剂对赤泥制备陶粒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19(6):112-116
[10]Yang Huifen, Dang Chunge, Xu Wei. Preparation of geopolymer using the slag from direct reduction-magnetic separation of refractory iron ore (SDRM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vol. 383-390, p 91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