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师资队伍
所在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按姓氏 > W

专家详情页

吴爱祥

资源工程系

职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深地岩体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

学位职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010-62333563

Email:wuaixiang@126.com


简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主任、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和《工程科学学报》主编。

长期致力于绿色采矿理论、技术、装备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是我国全尾砂膏体充填绿色采矿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与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一作/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研方向:

[1] 金属矿膏体充填绿色开采

[2] 矿岩散体动力学

[3] 金属矿无间柱连续开采

[4] 溶浸采矿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9年09月-1983年07月,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士

1983年09月-1986年07月,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

1986年09月-1992年02月,中南工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博士

1991年11月-2006年08月,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系,讲师,教授(1994年),历任资开系副主任、资建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等职

2006年08月-201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2008年)

2013年11月-2015年01月,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

2015年01月-2021年05月,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1年05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深地岩体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

社会兼职: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3]   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主任

[4]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主编

[6] 《工程科学学报》主编

[7]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8]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指南编制采矿组组长

[9]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获荣誉情况: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3)、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2020)、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3)。

代表性科研获奖:

[1] 散体动力学应用技术研究,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 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3] 硬岩无间柱连续采矿技术研究,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4] 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5] 溶浸采矿基础研究与应用,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6] 谦比希铜矿破碎缓倾斜矿体开采及膏体充填关键技术研究,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7] 软破难采矿体膏体充填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8] 采动应力下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四维支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年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1);

[9] 一套膏体充填料浆流变特性测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2018年北京市专利发明专利一等奖(排名第1);

[10] 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2020年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11] 基于膏体技术的尾矿源头减排绿色处置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2020年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金矿绿色采选冶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年-2015年;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散体多相介质中多级渗流传质的动力学研究,2004年-2007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相多场条件下浸矿体系响应机制及其过程调控,2010年-2013年;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固废生态化处置的颗粒流变学基础研究,2022年-2026年;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力波作用下溶浸液在散体介质中的流动机理研究,2006年-2008年;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堆浸体系中孔隙演化对渗流特性的影响机制,2011年-2013年;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尾砂絮团结构剪切演化特征及对深锥浓密性能影响机制,2016年-2019年;

[8] 企业合作项目:富水破碎难采矿体采掘综合技术研究,2012年-2016年;

[9] 企业合作项目: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大流量膏体充填关键技术试验研究,2015年-2018年;

[10] 企业合作项目:金川二矿区膏体充填系统优化关键技研究,2018年-2019年。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 Aixiang Wu, Yezhi Sun. Granular Dynam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M], Springer Berlin,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2008.

[2] Aixiang Wu. Rheology of Paste in Metal Mines[M], Springer Singapore,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2022.

[3] 吴爱祥,王洪江. 金属矿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15.

[4] Wu Aixiang, Wang Yong, Wang Hongjiang, et al. Coupled effects of cement type and water quality on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15, 143: 65-71.

[5] Wu Aixiang, Wang Yong, Wang Hongjiang. Estimation model for yield stress of fresh uncemented thickened tailings: Coupled effects of true solid density, bulk density, and solid concent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2015, 143: 117-124.

[6] Wu Aixiang, Ruan Zhuen, Wang Yiming,et al. Simulation of long-distanc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properties of whole-tailings paste with high sliming[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8, 25(1): 141-150.

[7] Wu Aixiang, Ruan Zhuen, Li Cuiping,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flocculation settling and thickening of whole-tailings in deep cone thickener using CFD approach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9, 26(3): 711-718.

[8] Wu Aixiang, Ruan Zhuen, Raimund Bürger, et al. Optimization of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parameters of tailings slurry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20, 156.

[9] Wu Aixiang, Ruan Zhuen, Wang Jiandong.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aste in metal min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22, 29(04): 717-726.

[10] Li Hong, Wu Aixiang*, Cheng Haiyong. Generalized models of slump and spread in combination for higher precision in yield stress determination[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22, 159.

代表性发明专利:

[1] Wu Aixiang, Wang Shaoyong, Ruan Zhuen, et al. Deep cone thickener with underflow concentration rapid auto-adjustment[P]. 美国:US10864463.

[2] Wu Aixiang, Wang Shaoyong, Zhang Lianfu, et al. Gold mine cyanide tailing disposal method using paste technology [P]. 美国:US16462539.

[3] Wu Aixiang, Wang Shaoyong, Wang Hongjiang, et al. A pilot-scale multi-functional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test platform and a test method [P]. 南非:2022/04065.

[4] 吴爱祥,张泽武,王勇,等. 一种基于深锥浓密机的全尾膏体充填和堆存联合处置方法[P]. 中国:ZL201510334903.8.

[5] 吴爱祥,张泽武,王洪江,等. 一种全尾砂膏体制备方法[P]. 中国:ZL 201510580695.X.

[6] 吴爱祥,张泽武,王贻明,等. 一种膏体浓密机集料井搅拌装置[P]. 中国:ZL 201510370249.6.

[7] 吴爱祥,王少勇,周旭,等. 一种超细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P]. 中国:ZL 201710880453.1.

[8] 吴爱祥,阮竹恩,王贻明,等. 底流浓度自适应调控的膏体浓密机及精准监测与调控方法[P]. 中国:ZL 201810332168.0.

[9] 吴爱祥,周旭,王洪江,等. 一种废石和全尾砂混合堆存方法[P]. 中国:ZL 201810709525.0.

[10] 吴爱祥,王勇,周旭,等. 一种移动式智能化膏体充填系统[P]. 中国:ZL 201910046389.6.

国家标准:

[1] 吴爱祥,王勇,王洪江,等.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S],国家标准,2020.

[2] 吴爱祥,王勇,王洪江,等.全尾砂膏体制备与堆存技术规范[S],国家标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