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党群建设
所在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专题活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引领思潮

发布日期:2014-12-02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播媒介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宣传教育的作用与目标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意识,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前行。
    ——摘自 人民日报《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三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勿以德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处细处实处着手,既相对容易做到,又利于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最终把“微能量”转化为“巨能量”。另一方面,要在结合、融入和推动上做文章。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正在从事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融合下去,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宣传引导方面增强价值观渗透
    宣传不是空洞的说教,引导要见人见物见思想。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心、外化于行,进而转化为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关键在宣传引导方面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找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方式,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力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具体而言,一要运用“声屏报网”等传播手段,深入持久宣传阐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二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做到贴近性、接地气和对象化,着力铸牢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三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积极倡导以德报德、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并加大对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惩戒力度,从而形成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
    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不仅仅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更应该成为全社会各部门大家的事。首先要破除“知易行难”的困惑,经常抓、反复抓,深入持久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其次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宣传引导,用核心价值观占领人们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再次要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获取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在作风建设领域体现价值观要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在于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在于增强地方发展的软实力上,在于提振人们的精气神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优良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归根结底要以作风建设的高标准确保“为民、务实、清廉”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其一,强化读书学习。大力推进“书香机关”、“学习型干部”建设,让读书学习成为广大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以良好的学风带动工作作风转变,努力做学以致用、重学笃行的表率。其二,锤炼干部作风。着力培育干部的“五种能力”,即与时俱进的学习力、统筹兼顾的协调力、独立思考的判断力、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和攻坚克难的执行力,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砺能力成为一种常态和共识。其三,打造优良政治生态。坚持“三讲三不讲”,即讲原则不讲关系、讲能力不讲背景、讲实绩不讲形式,建立“一线出干部、干部出一线”的干部选拔链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而人的关键则取决于其价值导向和精神之魂。有没有高尚正直的品格,有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快慢、一个单位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好坏、一个家庭兴盛败落的“转折点”和“分水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好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摘自 中国文明网作者 汪传明